乐竞体育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全国有近900所高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目前还有所增加),在校生113万人,占文科类在校生10%,其中包装专业和艺术设计学科接受包装设计教育的在校生20多万人,每年要有2万左右毕业生走向社会,而从事包装设计人才只占毕业生的极少数。另从中国包装联合会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70多所大学设有包装专科,每年培养包装专科毕业生约3500人。以上数据表明,高校培养的包装设计专门人才,仅从规模上讲还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由于包装设计具有较独立的学科特点和行业特点,目前国内高校在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可分为三个层面、两种类型的专业教育。三个层面即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国内一些高校有独立设置的包装专业或方向,有三年制,也有四年制的,其中含有包装工程、包装设计等方向,有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可称其为“包装专业型”教育;另一类是大部分高校在相关专业中开设包装设计课程,有一定的辅助课程支撑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可称其为“包装专业课程型”教育。
目前,各高校包装设计专业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接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教学成果和创作成果突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艺术设计等专业转行而来,一部分人并没有经过包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缺少包装设计行业实践经验。还有部分学校出于增强实践教学或临时补充教学空位,聘请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担当课程,设计师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却又缺乏教学经验,这种现状势必造成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先天不足。
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现阶段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中,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条件等多种因素所限,一些院校包装设计课程的训练仅限于“纸上谈兵、照猫画虎”的教学形式,未能形成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模式。学生不能直接深入地了解现实中的企业发展规模、生产状况、产品生产决策过程、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理念及市场营销、消费心理、购买力、区域文化、风土人情等,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和接受相关培训。
这一状况突出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基于学科分布的考虑,在办学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拓展艺术学科,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艺术类专业在一些高校游离于学科主体,只图表面充其数,但实际不投入或投入不足,专业教学处于维持状况;三是由于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专业知识老化,使得一部分毕业生走向社会凸显“营养不良”;四是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不利于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所谓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对包装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亦是对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能力,并能够产生创新成果的包装设计专门人才。
包装设计具有既独立又交叉的学科特点,不论是“包装专业型”教育还是“包装专业课程型”教育,都应该以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为着眼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的应用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为目标定位,并基于国际、当代和未来人才的应用及可持续发展构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首先应考虑的是构筑综合知识体系,搭建课程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课程资源。包装设计课程体系应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课程平台构建:一是文化公共课课程平台,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理论等人文学科;二是专业基础课课程平台,包括造型基础、设计表现技法等;三是设计基础课课程平台,包括形态构成、设计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四是专业设计课课程平台,中外文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工艺、书籍设计、包装工程、商标与标志设计、摄影基础、广告摄影、企业和机构视觉形象设计等;五是综合选修课课程平台,包括绘画、雕塑、美学、建筑学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六是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包括市场调研、包装机械、印刷工艺、包装材料、包装流通等;七是社会实践与创新设计训练平台,包括课题项目训练、顶岗训练、学科竞赛、社会招标等。以上各个平台既有层次之分又有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交互的课程体系,并以提高课程质量为原则,培养高素质的包装设计创新人才。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实施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学成果。教学工作室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训地,工作室可以将社会项目、科研课题以教学实训和社会服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可以说工作室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拓展,是通往社会的桥梁,是项目实践的平台,是学生观念、意识、能力提高的途径。因此,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引人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实践环境,它比传统的实践教学拥有更多的自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学实践是提升教学应用的必然环节,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实践是理论与应用的桥梁,实践是使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与社会思想文化达成共识的必由之路,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安排学生到企业、设计实务部门顶岗实习,将靶场变为战场,将虚拟变为现实,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在不同的年级引人不同难度的实际项目进行训练,以应用性课题,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产生创新成果,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使追求创新成为自觉行为。
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学生成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毕业设计既是检验教学最后一关,也是通往社会的第一关,既是升华,也是融入。目前,一些学校的毕业设计质量有下滑的趋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受学生就业的冲击,学生心神不定,学校管理不到位,任由学生支配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时间,使学校最后一道质量关口垮塌了。因此,把握与监控好毕业设计这道关口,加强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升华,使学生顺利地过渡与转换到准工作人员。
创新要素在经济、技术、社会学、建筑学以及文化艺术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并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包装设计创新是经济的需要,是文化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石万鹏先生在2010年世界包装大会上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深化创新与合作将作为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动力。把创新包装和创意包装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强调创意包装,即要大力培养和壮大优秀的包装设计队伍,充分发挥包装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为本,把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
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包装设计创新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能等诸要素的有机整体,绝不能割裂开来。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贯穿包装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倡导创新,鼓励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训练,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加强实践,勤于动手动脑,加大创新实验,产生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培养创新人才也需要通过多方资源的投入和相关机制的设置,在课外进行兴趣激励、技能培养与项目锻炼,形成课内外相结合的育人环境。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树立适应新时期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出持续、和谐的包装产业创新生态链,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益于未来的包装产业发展。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每个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这四年来设计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对于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论文与设计往往使他们绞尽脑汁,烦恼不已。那么,艺术设计系的教师如何指引他们交上满意的答卷,为四年的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呢?我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作出探索,旨在找出适合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类本科生的论文指导方法。
针对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实际教学指导实践,我总结出了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类的毕业生在论文方面存在着以下种种问题。
这与许多学生头脑中存在着重设计轻论文的观念有关,平时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论文无关紧要,只要设计能过就行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设计师,不屑于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构思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认为艺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的学生不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初稿,对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不予以理会,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
大部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对于论文有心无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高考中属于艺术类考生,总体文化考分普遍偏低,而入学后,大部分时间都侧重专业技能学习,对《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等专业文化课程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理论功底较差。如有一学生论文题为《浅谈中外卡通发展史》的论文,首先这个选题就有假、大、空的潜在问题,中外卡通发展史本身已经是一门历史,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一些真实性的记录,而不是谈出来的,这是假。而大呢,中外,包括中国和国外,而国外包括各个大陆上的国家,卡通包括卡通人物、场景、剧本等,题目选题范围太大,自然就难以写得详细,从而产生了空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写作基本功底差,语言表达不清晰,结果论文颠三倒四、牛头不对马嘴,连自己都看不明白。对自己所要论述的观点不能从几个方面分清条理来论述,也分不清主次。如谈“古代龙凤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重点应在“运用”上做文章,但学生却用大半篇幅来解释什么是“龙凤纹”、“龙凤纹的由来和历史”,等等,而对龙凤纹究竟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却聊聊数字,草草结束,还没说到重点就没有下文了。
针对民办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实际教学指导实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这一点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来说尤其重要。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无所谓这一错误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质量如何会影响整个毕业设计过程。
可以结合专业课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小论文,重点在于寻找相关资料和建立个人论点,对论文字数和规范性要求不高,但应符合论文的基本格式。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学生独立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制作1―2套包装成品;以论文形式完成相应的课程报告。具体报告可能包括“设计背景、设计构想、设计形式、材料应用、后期问题、市场定位等”。通过应用和分析促进学生对设计基本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够用更理性和研究性的方式对待设计,对于学生独立参加各种比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相当有益。另外,文献检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找学术资料非常重要,因而在二三年级阶段有必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让论文内容更充实,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应当实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操作模式,即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完成与设计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大篇幅是对自己设计的一个阐述,相当于一个完整版的设计说明。这个设计说明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其他格式及具体要求与普通本科论文要求相同。这种模式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过程、构思和材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形成论文,由于都是自身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此说明详尽、到位,能够很好地阐释设计思想,不仅可以弥补毕业论文无话可说,毕业设计说不出口的缺陷,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抄袭现象,提高毕业生论文与设计质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只有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才能避免走弯路。如:选题时要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要大小合适,便于操作;修改文章时主要从调整结构、充实内容、修改文字等方面进行。
总之,民办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特殊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作为艺术设计系的教师,我们应当因材施教,针对其特殊性制订特殊的指导方法。毕业论文与创作的指导不是一成不变、完全一致的,每个高校需要不断地改革、尝试、总结,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操作管理模式。
[1]王苏凤,王兴亮.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思想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田蓉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08).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原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⑤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9、注释:在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学管理部统一规定的封面。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格式要求,译文一般不少于XX字。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乐竞体育,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1、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外文资料及译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等。
作者简介:孙诚(1955-),男,山西人,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校会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内涵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校会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教育资源集约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同时企业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实现员工技术技能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会合作、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更加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规格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其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作相应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育人的质量。
天津职业大学印刷工程系通过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以及专业群的实验实训建设,与社会共建2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不断与中国包装联合会、天津市包装技术协会、天津印刷协会以及众多包装印刷类企业合作,瞄准滨海新区对包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了产学研各方的优势资源,制订了注重产学研合作的“工学结合”的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印刷包装实训基地,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
印刷工程系坚持与行业协会的合作,让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和指导职业教育,开展与行业内相关企业群的资源协作和深度合作,实现行业内优质资源的整合,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与中国包装联合会共建“中国包装联合会天津市培训基地”,与天津包装技术协会共建“天津包装工业产学研基地”,协同行业企业以及其他高职院校一起组建天津印刷包装职业教育集团,达到资源共享,多方合作共赢目的,并构建“校会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长效合作机制,建立了“校会合作”战略协作关系。
(一)通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协调、信息交流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与包装印刷行业联系,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员工培训、学校师资培训、实现学生顶岗到就业零距离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确立突出高职特色与坚持培养质量并举、形成辐射功能与发挥带动作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二)协会组织行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修订等教学改革工作,也根据教学计划开展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我系进行专业讲授和指导等互动形式的教学工作。
(三)在协会的帮助下,我校与天津市长荣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赛闻纸制品包装有限公司、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天津中荣印刷有限公司、天津新华一印刷有限公司、琳得科(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北京雅昌彩色印刷公司、天津市豪迈印务有限公司、天津磁卡等二十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我校学生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等方面提供保障。
(四)协会组织学校和天津市部分不具备自行投入科研实力而又急需能为其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第三方的中小企业对接,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协会协调对接,我系与天津大桥焊条厂合作研发HBZ20半自动焊条包装生产线全自动焊条包装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在国内目前尚属首创,可应用于焊条、五金、金属线材等生产行业。此项目设计为全封闭包装,确保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品质不变,用高性能PLC电气控制实现可变技术预置可调整功能,彻底解决了用户原料比重变化后准确计量的难题,满足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实际生产的需求;与天津市亨达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新型包装印刷材料项目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创了全新的领域,实现产业升级、科研规模、企业发展三方面协同进步。
为适应示范校建设及就业市场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包装印刷专业学生操作技能,达到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培训、资源共享、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目的,我们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包装印刷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还根据专业自身特色和已具备的条件,走引企入校,校企联合共建校中厂的职教改革之路。
我系与校外实习基地天津市长荣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赛闻纸制品包装有限公司、天津好彩数码印刷有限公司、天津中容印刷有限公司、天津新华一印刷有限公司、琳得科(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北京雅昌彩色印刷公司、天津市豪迈印务有限公司、天津磁卡等二十多家企业共同合作,建立稳定、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制订了《天津职业大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和《天津职业大学“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条例》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学生占学生就业人数100%,为学校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为学生找到适合工作,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目的。
多年来,天津长荣包装印刷设备有限公司与我校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成立了“长荣班”,吸纳了我校应届毕业生作为准员工,进行边培训、边实习的培养。自2008年,公司对“长荣班”的学生加大了培养力度,特别是针对毕业环节,他们派出十几位生产一线专家能手与学校教师组成毕业环节指导小组,进行一对一辅导。最终“长荣班”多名优秀毕业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走向就业岗位。另外,长荣为培养和鼓励我校包装印刷学子,努力学习包装印刷专业理论,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弘扬创新精神,特设“长荣”企业奖学金以表彰和激励印刷专业优秀学员,推动我校包装示范专业的发展。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企业赛闻(天津)包装有限公司于我校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成立了“赛闻班”拓展毕业生订单培养的新渠道,走出了一条产教研结合、院系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模式,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很多知名企业把我校作为企业的用人基地,每年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比例都在1:5以上。
印刷工程系聘请一些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关心教育工作,愿意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企业高能人员到教学队伍中来,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我校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包装企业行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顾问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训工作的研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论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从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培养包装企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核心技能课程以及技能拓展课程。
(二)参与课程改革。印刷工程系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为课程改革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企业人员一般从实际案例出发,形象具体,真实,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设备,管理,有效弥补自身师资的不足,极大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原先《包装结构设计》课程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根据包装设计师、包装绘图打样工和包装模切版设计与制造操作工的职业岗位要求,将原《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模切版制造实训》课程整合为《包装结构与模切版设计》一门新课。根据实际调研纸包装设计、打样模切工段的工作岗位及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确定包装结构设计方案、计算机绘制包装结构图、制作包装结构模切版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岗位。
(三)参与毕业生论文指导。在学生毕业设计环节中,企业兼职教师负责毕业生在企业进行论文撰写的安排和指导工作,兼职教师根据每个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制订毕业设计题目,参加企业的真题真做项目,学生可边工作边实践边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实际深入,由企业兼职教师亲自指导,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指导学生顶岗实训。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专家以及企业一线工人,不仅承担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安排调整实习时间及人选,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工作安排,协助调整教学实训工作。
(五)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点,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训基地建设在购进仪器设备、追踪技术发展、创设真实环境、营造企业氛围、满足实训教学、培养职业能力等方面多次与兼职教师及行业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得到了兼职教师很多宝贵意见。我系先已建立国内一流的印刷包装实训基地,该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3000平米。包括包装印刷生产实习车间、包装技术与工艺实训室、包装印刷检测实训室、包装设计与模切制版实习车间。包装实训基地的建成,满足了对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的教学实训,同时服务包装印刷行业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同时,实训中心还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接轨,与企业紧密联手,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建设,形成了规范化、生产型、开放性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六)参加高职特色教材编写。教材采用“双师型”教师主编和兼职教师合作编写的模式,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同兼职教师一起详细探究包装印刷企业各个岗位的职业要求,在教材中精选知识内容,根据“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的原则,基于岗位工作流程,以包装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载体为框架,以行业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适当的基础知识,满足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使学生有一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多年来,通过校会合作、校企合作的形式,我校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进行教学建设和改革,2门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1项教改项目获得天津市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个课件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个获得二等奖,共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本,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综上,天津职业大学印刷工程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把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校会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和指导,实现行业内优质资源整合,推进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与此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实现了全过程参与教学改革。通过对“校会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企业人才培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社会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
[1]何向荣,黄专途.“科技创新服务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2).
[2]乐长高,谢宗波.产学研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1(3).
[3]刘连妹,蒋鼎国,等.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
[4]方强.高职校会合作筹资策略的分析[J].师道・教研,2009(11).
[5]魏红梅.校会合作培养职业人才前景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1]。但是,由于受教育观念、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工科教育培养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我国工程人才质量在国际上的排名靠后[2],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本文以本科层次包装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背景,探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包装工程教育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理念,以工业界各领域对包装工程技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国民经济发展各生产领域包装工程实际为背景,以保护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包装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包装工程人才。
包装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包装工程应用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扎实的包装工程基础理论与相关设计与艺术知识,具有现代包装设计、包装制造技术,包装技术研究与开发,包装生产与管理等工作能力。毕业生能在各类与包装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商品生产和物流等部门的产品包装领域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包装材料选用、包装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测、管理与研发等工作。
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包装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应培养以下能力[3]:①具有良好的包装工程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②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③具有从事包装工程工作所需的各学科的知识;④掌握扎实的包装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设计包装容器、制订包装工艺、设计包装机械的能力;⑤了解包装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⑥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⑦具有较强的解决包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⑧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⑩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根据包装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包装工程课程设置采用“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教育模块”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语文、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体育、文化素质课。文化素质课对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包装工程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课选修主要以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心理健康类课程为主,应选修至少4门课程。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
专业教育模块由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以专业为主线,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选修课程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引导,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和方向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发展方向。
学科基础课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绘图等。
专业核心课包括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应用力学、运输包装、包装机械、包装印刷技术和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等8门。
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大致包括包装工程概论(双语)、包装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包装管理、包装测试与标准、绿色包装、现代物流包装设计、销售包装技术、防伪包装技术、食品药品包装技术等课程。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着重培养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体系包括:①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如工程力学实验;②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实训课、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工程设计、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③企业在岗实习。
“卓越计划”本科阶段采用“本科3+1”培养模式[4],在校学习时间3年,在企业实习时间累计为1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包装工程卓越工程师的1年企业实习阶段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认知实习(1周)。学生到包装企业现场感受企业的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的工程实施流程,了解企业概况和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同。②生产实习(4周)。生产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包装专业课程的理解,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寒暑假社会实践(12周)。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包装企业带薪实习,锻炼学生在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能力,如纸箱生产质量检测岗位等。④带任务实习(4周)。在企业和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某一产品的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如选材、结构设计、加工制造工艺设计、运输方案设计等乐竞体育。⑤包装工程技能实训(8周)。建立企业生产概念,确定企业导师,通过跟班倒班实习,掌握包装工艺流程、技术规程、设备操作方法等操作技能。⑥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20周)。毕业设计要求结合包装企业实际项目, 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必须是包装企业应用技术相关的工程型课题,毕业设计实施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
通过 “36182”素质拓展工程,加强学生文化、社科、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文底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学科知识竞赛、课外科技制作、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第二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在一年级以“看”为主,读中外名著,养成读书习惯,陶冶高尚情操;二年级以“写”为主,写读书笔记,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三、四年级以“听”、“用”为主,通过社会实践、专业活动策划等,深入工厂、农村和社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由于国家刚刚开始实施“卓越计划”,各个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在摸索中,再加上包装工程专业涉及的行业和系统较多,所以本文的包装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为初步计划,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1] 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38-140.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过控专业研究的主要是过程工业,涉及到很多物理手段和化学反应,主要是为产品生产提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过控专业,因此该专业的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口径比较宽。现阶段过控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毕业设计要考验的就是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保证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找出现阶段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监控不严格合格的毕业设计需要在每个环节上确保质量[1]。现阶段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文件,这说明毕业设计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中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目的以及相关教师的职责,并制定了论文的具体规范,只是这些是文件上的规定,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高校还是缺乏管理的,高校没有对学生实施合理的监控,也就是说各个环节都是处于无监控状态,难免会有一些环节出现问题,这是目前高校各专业毕业设计共有的一点问题,缺乏监控机制。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过控专业实际上已经是现阶段本科中非常热门的专业,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该专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相关高校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学生数量过多,就意味着师资力量需要跟上,目前就是专业课教师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多数高校是一名指导教师要负责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要负责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能拿出的精力有限,对学生的帮助也有限,因此仅靠现阶段的教学资源要想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各高校学生若是想自主查找资料,是缺少资源的,纸质的资料非常少,但电子资料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大,没有固定场所,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3.选题不合理实际上毕业设计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选题[2]。现阶段很多过控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工作是指导教师完成的,专业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没问题,但在实践方面以及对企业的了解方面并不是每一名教师都有足够的经历,因此很多毕业设计实际上是空中楼阁,仅仅存在与理论上,对实际的帮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并没有得到锻炼,工科学生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积累,还需要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这些在现阶段的毕业设计中都是缺失的。而且选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的背景以及过控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样才能将提升毕业设计的效果,这些都是存在问题的。4.设计时间短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实际上需要考虑两大问题,那就是就业和考研[3]。这两个问题也需要在这一学期解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与毕业设计的完成在时间上有直接冲突。学生为了顺利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要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压缩,而这种情况指导教师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毕业设计受到时间上的影响,在质量上也是难以保证的,现阶段过控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质量评价,也只是一般,说明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候是受到严重影响的。5.学生缺乏写作技巧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越来越便捷[4]。高校普遍为学生提供了文献检索的途径。在写作方面也会设立一些课程或者讲座,对学生完成论文进行指导,但还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弱点。学生完成论文时,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语言,很多学生会将一些内容拼凑到一起,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其中比较复杂的环节就是文献引用、标点符号、图表绘制方面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完成论文写作后,还需要与指导教师一同花费大量的时间修改论文格式,相应的对论文内容与创新的分析就减少了。
1.工程设计这类题目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设备,参考企业中的一些技术参数,根据相应规定进行设计[5]。此类题目优点是对基础非常重视,要求有完善全面的技术参数,工作量非常丰富,而且无论是设计图纸还是计算量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论文实用性比较强。现阶段过控专业学生通常是在毕业设计前决定好了毕业后的趋向,所以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需求要选择题目的。该类题目目前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已经到就业单位实习的学生,可以对企业设备有足够的了解以及接触的机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命题。2.科学研究该类题目通常是指导教师以自身科研情况为基础[6]。申报的一些子项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创新性比较强,学生要在毕业设计时期将这一子项目完成,或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因此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素质的。这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有足够的积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在这类题目由于是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在数量上不会太多。此类题目对学生是可以起到启发效果的,而且学生可以参与项目研讨的活动,两节相关的过程。3.创新型创新型的题目主要是通过竞赛、创业比赛等活动进行[7]。是团队进行的一类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完成论文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创新,其实这类题目也体现出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考验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管理制度改革很多时候毕业设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高校管理制度[8]。因此各高校为了让毕业设计的各步骤得到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全程监控机制,教师需要对毕业设计提升重视程度,高校也要对教师职责进行强调,严格控制学生抄袭的行为。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根据设计手册,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各环节不出问题,根据课题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中包括对素材的筛选、对内容的设计、论文设计方案、撰写格式等乐竞体育,对学生负责。2.充实教学资源由于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9]。而且过控专业也是比较热门的工科专业,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些高校为了顺利将毕业设计完成,而且地方科研受到的限制比较多,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网上虽然有各类参考资料,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筛选起来很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将教师招聘的重心放到如过控专业一样的稀缺专业,将师资力量补充上来,调整好师生比例,同时将年轻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3.保证设计时间学生为了确保升学和就业,会提出在毕业设计阶段请短假,而高校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升学和就业也会允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做出调整。因为考研与就业对学生非常重要,但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顺利毕业对学生也非常重要,毕业设计若是出了问题,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无法保证的,这就需要高校在时间上做出调整,例如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延长,同时可以将设计前的一些基础工作提前到上一学期,这样毕业设计与考研和就业在时间上的冲突就可以解决。4.加强团队指导现阶段高校过控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经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符合过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这类专业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都需要有所设计,知识面非常广泛。但专业教师无论是研究方向以及自身专业,都是受到限制的,无法给过控专业学生带来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起专门的指导团队,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从原本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这样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与课程设计整合实际上毕业设计也可以看成是课程设计的延伸,而课程设计相当于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在选题上是有一定关联性的。通常课程设计开始于第七学期,而学生经过几个星期的设计阶段,可以了解到毕业设计的方方面面,完成毕业设计的一些工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工作,有助于确保毕业设计顺利完成,这对学生解决毕业设计和考研以及就业之间的时间冲突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际上课程设计就是毕业设计前学生要经历的实战演练,与毕业实习共同组成了实践环节,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目前过控专业正在增加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课程,所以整合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利的。2.与毕业实习整合毕业实习也是毕业设计前的重要实践环节。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需要进行灵活处理,要想将二者进行整合,需要注意一下细节,首先是实习基地的设立,这是毕业实习的基础。其次是高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然后是课题研究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和教师研究情况相结合。最后是注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需要的是在应用能力上获得提升,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高校需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解决每个学生面临的困境。
1.强化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高校可以组织专门针对于毕业设计的讲座,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动员,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学位认定问题。同时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负责的学生,要从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就形成严肃的意识。2.提升选题规范性论文选题要与过控专业相关,过控专业的实践价值是保证企业设备可以高效运行,是将机械、控制等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在选题时需要与这些内容息息相关。在选题类型上,可以与科研单位和教师研究的课题紧密相连,一些学生可以在研究院等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提升真实性,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和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团队指导,这样可以保证题目具备真实性和综合性。在选题上还是需要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因此拟题时教师要制定好指导的时间,避免造成双方的疲劳。3.查阅文献完成论文的第一步骤就是查阅文献,学生对查阅文献方面还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指导。查阅文献需要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确定查阅的关键词,检索相关的期刊、研究报告等资料,然后完成资料分析工作和整理工作,结合选题写出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检索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例如高校的图书馆的电子资料、维普数据库等,这些途径查找到的文献是比较新的。然后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阅览室以及各地的图书馆。最后是网上也可以找到资料,只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慎重筛选。4.强化过程控制毕业设计的所有步骤包括前期讲座、确定课题、完成文献综述、完成文献的英文翻译、完成论文设计、中期检查以及评审和答辩。经过对选题的审定和初期、中期检查,然后是答辩检查、最后是成绩评定和论文评选。这些步骤都是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至少每周两次的一对一指导,然后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管理工作,要对毕业设计阶段实施量化管理。5.加强成绩管理毕业设计的成绩是从三方面进行评定。首先是指导教师从设计方案、完成状态、翻译情况、学生的态度以及在个人纪律评价等方面评出成绩。然后是评阅教师,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规范性、外文翻译的质量以及内容创新性等方面评出毕业设计成绩。最后是答辩委员会,以各小组的答辩情况,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课题、表达、工作量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各方面给出综合性的评价,做出毕业设计的答辩成绩。最后答辩小组会以规定的比例,对总成绩进行评定,总成绩是需要通过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核的。
总之,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经过学习后,经历的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是对在校期间成绩的总结和提升,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和理论研究强化的有效途径。提升设计质量不仅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也是为了满足社会最新的人才需求。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质量上进行提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高校还是社会发展,都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每当毕业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经验总结,这样对以后的指导工作才能有所帮助。
[2]俞建峰,崔政伟,沈贤,陈海英.基于专业能力矩阵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3(28):39-41+53.
[3]郑秀红,张翠英,王洪涛,林楠,卫明社.行动导向法指导下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41-242.
[4]高能文,王洪,李军,全学军.“双导师制”提升过控专业毕业设计工程应用能力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6):234-235.
[6]孙红梅,努兰苏力坦汗.影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因素[J].广东化工,2015,42(01):117+100.
[7]闫绍峰,廖国进,曾红,王宏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综合改革探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02):29-32.
[8]张文华,袁文,王世刚,李东生,郝光香.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25.
从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模式的影响,包装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环节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或者 “眼高手低”,严重影响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设计工作。从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需要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理念来弥补文凭方面的不足,以期能与一、二本学生在用人市场上竞争。
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展开分析,就如何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提出观点和方法,为树立高职院校良好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包装设计是结合了艺术创作、技术制造、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具有明确的商业性和应用性。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一味地仿照一、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包装设计的理论教育,却在面对市场需求方面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被大幅压缩,学生得不到有效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学到的知识与包装产业脱节甚至落伍,无法适应社会包装设计的需求。
包装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诸多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美化构图和文字、图案装饰组合阶段,导致学生包装作品普遍过于偏重视觉形象,而忽略了包装内产品的属性,以及市场需求、制造成本、包装结构、材料运用、印刷工艺等重要环节,理论脱离实际,艺术和技术知识相对脱节,作品只是好看,而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印刷、生产和消费环节。甚至学生在毕业后正式进入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会发现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在实际商业项目制作中去,无法满足客户标准及市场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文凭不占优势等因素,造成大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专业对口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甚至是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习行为也是一样,只有对包装设计这个行业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主动地融入教学环境中。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由于文理科成绩不理想,被迫走向通过选择艺术专业的捷径考取大学的道路,其自身对本专业的理解不够,兴趣不足。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本科学习过程中基础课程跟不上,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更加吃力。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制作练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本来就不高的学习兴趣被打击得更低,丧失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造成很多学生觉得毕业能拿个本科文凭就不错了,并没有足够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对本科学习目标的思考。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但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将课程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对自己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的理性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目的性,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
从客观情况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其自身特点,例如想象力丰富、性格开朗、动手能力强、敢于大胆创新等,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上略显不足。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大部分都习惯了他们在一本院校授课模式,往往忽略了上述的现状,所以常常出现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讲课节奏过快,重难点不够突出等情况。因此,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经常出现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包装工艺制作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开始制作之前,由于对包装行业不了解,缺乏调研与分析,单纯地从个人的角度和喜好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容易出现创意与实际市场需求不符,过度强调美观,忽略实用性能,主题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若要达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理念,增强丰富的实际制作经验的目的,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和管理是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开始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方式,把包装设计成功经典案例制作成课件或教学模型等视觉素材进行分析讲解。结合前期理论教学环节的知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迅速提高包装设计的认知能力初步认识各种技巧。同时提供大量成功的设计案例和相关的策划与创意的详解,能够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以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不是只为了美观乐竞体育,其更重要的功能属性是为了保护产品,帮助学生树立包装设计离不开产品本身,同时应时刻与市场接轨的务实理念。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将学生带出校园走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主动去了解包装材料的分类,包装印刷的主要类型以及后期加工工艺,让他们能了解产品包装盒印刷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积极从设计公司或印刷厂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设计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校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和课堂指导,现场解答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遇到的创意瓶颈和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在职设计师和印刷厂技工的交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将互动式教学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之中。同时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包装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自身应用能力,专业发展趋势,行业用人标准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行业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与目标。
改革教学环节和课程评分机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检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借鉴真实的行业生产标准,强调规范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严格执行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以招投标的形式鼓励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设计制作当中,根据学生设计构思的创意性以及制作成品的质量优劣给予包装设计课程的评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意识,应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敢于创新的特点,直接将设计教学、技术要点、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充分体现出以学生自主性为中心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艺术设计理论,把握商业设计项目的主题,提升设计思维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形成明确的创新意识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吸引力,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落到实处。通过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四步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创新意识,通过熟练的专业技能制作和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商业产品的设计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包装设计等一系列工作的设计实用型人才,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是为了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推进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同时也是建立与工程师制度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于2006年开始启动,这是我国工程师教育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东北石油大学的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比较早就具备了该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高等院校专业之一。本学校的化工过程机械一直以来都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其整体实力一直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目前,东北石油大学化工过程机械是本校的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学科,而其本科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我校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尽管如此,本专业的教学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学和工程的结合程度不够乐竞体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迅速发展,高校面临的工程教育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确,需要建立一个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这成为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基础之一。这对于本校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来说,积极面向工程实践、参与国际化竞争,既是要面对的挑战,也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自身建设、打造名牌专业不可多得的机遇。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计算机工具与实验技术,解决过程工业中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安全检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理解工程师职责,能自觉有效贯彻过程安全、法律法规并理解环境、文化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明确树立工程师科学道德和伦理责任;具备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以及在多领域团队中行使职责的能力,具备团队领导力;为石油石化和区域过程装备行业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为此,本课程改革以“专业认证”为指导,结合我校鲜明的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和优势,在装备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基础上,面向专业认证12项准则要求,对核心课程体系进行深层次塑造,打造符合本专业培养要求、满足学生汲取知识需要的高透明度、高开放度的宽基础、厚学科、突出特色的课程群,满足行业、专业领军人才培养需要。
根据东北石油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我校本科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应该能让学生获得以下知识或能力:力学方面和机械设计方面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过程装备的原理与结构、成套装置和控制、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知识;过程设备的设计、制造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基本知识;研究、开发新型过程设备及机械的初步能力;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灾方面的意识;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装备专业的前沿知识和能力是由若干个课程单元所组成的。生产过程所对应的设施被统称为过程装备,而对应各单元过程的设施又被称为单元装备。装备通常是由设备、机器、管道及各种测控的仪器和设施等所组成的,即“(过程)装备=(过程)设备+(过程)机器+(过程)辅助设施”。所以说,每一门课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建立课程体系和课程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建立三级核心课程群体系充分研究专业认证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进行分解后,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应该学习的专业与技术知识;可能的应用领域或就业方向;毕业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范围;学生的素质要求。因此,我们将培养目标细分为以下6个子目标。具体如下:子目标1: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子目标2:具备工程技术与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子目标3:具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子目标4:能够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子目标5:能够进行过程装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安全检测;子目标6: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乐于终身学习。针对6个子目标,分别与专业认证标准的12个毕业要求的考核点进行矩阵联系,在关联矩阵的基础上确立核心课程支撑度的矩阵,见图3,从而保证了核心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满足认证要求。根据6个子目标分别与认证12个毕业要求考核点进行的矩阵联系,细化出了毕业要求的指标点,所有课程应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形成完整的支撑,覆盖整个毕业要求。基于以上的思路、依据学校的本科教学定位,我们构建出了基于成果导向———反向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且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知识培养为主的同时,在其中融入了相关的理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同时,在加强理论教学时,力求与实践教学融合,积极着眼于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总体思路如下:原则:将12个毕业要求的每条细化为2~4条指标点,得出共31条指标点。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分别将五大类别课程,以及实训实践环节类课程划分出不同的比重,将每条指标赋予一定权重并制定相应学分要求,最后将本专业四年学习的课程主要分为:通识类课程、学科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教育类课程、集中性实践环节类课程四个部分。机制:基于东北石油大学的学校培养定位和“装备”专业的工程特色,以及往届毕业生调查、行业专家反馈、行业需求信息、工程认证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识类课程,仔细规划和更新专业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注重工程应用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还增加了多个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的课程实践活动内容。特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本专业坚持以“装备”为主体,“过程”和“控制”为两翼,强调立足于行业和区域发展的专业特色方向,实行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设置,目前设置了具有本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三个特色专业选修模块。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第一、二学年主要设置了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类课程;在第三、四学年设置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质,选修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模块,进行强基础、厚专业、立足于行业和区域发展的专业培养,最后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和对应关系矩阵举例见图3所示,其余的没有在文中列出。
(二)调整教学计划按照支撑度权重,对核心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内容包括总学时数、理论课和试验课的学时数等。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始终坚持以过程装备为专业主体,以过程原理和过程控制为专业的两翼,保证基础课程和原理性课程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力度,保证各课程的知识点对课程(培养要求)的支撑力度,用学时保证对知识点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且还需要满足工程认证标准对于各类课程比例的要求。本专业在申请专业认证之前的课程体系设定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为199(调整后),学分过多。为此经过多方调研与研究决定在调整以后的课程体系中,设定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要求为181。根据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五大类别的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其中每一个类别课程的标准比例都有严格的比例要求(各类课程与总学分的比例)。本专业根据认证标准,在调整学分以后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所占总学分的比例均满足上述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根据专业定位构建了以过程装备为主线,从“过程装备的原理———过程装备材料的选择———过程装备的设计———过程装备的制造———过程装备的控制过程———过程装备的维护与管理等”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专业教学体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涉及过程、装备、控制等学科,支撑过程的主要学科是过程原理;支撑装备的学科主要是流体机械、过程设备等;支撑控制的学科有控制技术、电子电工技术等。按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强基础、厚专业、立足于行业和区域发展”的专业培养培养标准,其专业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等,互为交叉和渗透,见图4(图中仅列出了部分课程的课程群建设框架)。如图4所列出的部分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有组长来负责课程群内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从而保证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在发生重复的现象,并且要求能够互为支撑。每门课程由具体负责人负责本门课程的内部调整,以利于基于专业认证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根据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本专业所制定的毕业要求覆盖了标准规定的12项内容,而且根据要求,本专业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思政类课程。通过这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职业修养,个人和团队的融合、沟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别的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和实验、数学、基础化学和实验等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具备丰富的工程知识基础。我们还与多种课程的评价方式相结合,让学生逐步学会和具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且会利用所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相关工程设计和研究。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与电工技术基础、制图、计算机类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等,这些类别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工程知识的同时,能够利用现代的设计工具、设备进行相关的设计、研究工作。本专业的专业类课程主要包含有:过程原理及设备Ⅰ和Ⅱ、压力容器设计等,通过这些专业类课程的学习与工程实践,本专业的学生具备了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工程知识,并且能够进行专业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够使用现代工具(比如大型工程软件ANSYS的应用)设计和开发解决方案。本专业的学生,通过理论课和实践环节的学习可以获得至少181个学分。其中包括:理论课程141(包括课内实践)学分;通过实训和毕业设计等获得实践环节40学分。另外,通过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获得最少11学分(其中要求,在人文艺术、哲学素养、管理智慧、国际视野、身心健康、职业发展等课程中至少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4个学分)。本专业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最低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的学分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创新实践项目、学校或者社会力量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比如过程装备专业创新实践大赛、化工类的设计大赛)来获得这类学分。这些平台和渠道,可以大大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扩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